聶輝華 韓冬臨 馬亮 張楠迪揚 摘要 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運動和近期發生的企業家網絡陳情事件,表明如何建立“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成為當前的緊迫問題。2018年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借鑒國際經驗,抓緊建立營商環境評價機制。為此,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政企關系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結合國內外政商關系的理論文獻和評價實踐,從“親”、“清”兩個方面入手,創建了一套政商關系健康指數評價體系。然后,人大國發院課題組綜合采集公開數據、調查數據和網絡數據,對中國285個城市的政商關系健康指數進行排名,并發布了國內第一份城市政商關系排行榜。 人大國發院政商關系評價報告的主要結論如下。(1)在全國285個城市中,東莞市的政商關系健康指數排名第一。前十名分別為:東莞、深圳、上海、北京、廣州、金華、蘇州、溫州、邢臺、長沙。除了直轄市北京,前十名的城市幾乎都處于東南沿海地區,只有邢臺是唯一的華北城市。(2)按省份比較,上海的政商關系健康指數在全國排名第一,北京其次,浙江省在各省中排名第一。此外,河北、天津、福建、海南、江蘇、廣東、山東居前十名。(3)從各大區域來看,華東地區的政商關系健康指數表現最佳,其次是華北、華南,上述三地都優于平均水平。相對來說,西南、西北地區的表現落后。(4)從行政級別來看,總體上城市的行政級別越高,政商關系越健康。(5)從收入上看,政商關系越是健康的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也越高。(6)在親近指數方面,排名前十的城市為:東莞、深圳、上海、蘇州、長沙、合肥、金華、廣州、福州、邢臺。政商親近關系整體呈現為沿海高于內陸的局面。按省份比較,上海、北京和海南位居前三,廣西、新疆和云南殿后。經濟發展程度與省級政商關系親近程度正相關。(7)在清白指數方面,排名前10名的城市是:北京、溫州、濰坊、鞍山、廣州、臺州、聊城、杭州、石家莊、成都。東部沿海城市的清白指數明顯高于內陸地區。按省份比較,北京、上海和浙江位居前三,青海、河南和西藏排列末位。從經濟水平來看,省內清白指數差異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不是線性關系。 基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政商關系健康指數評估結果,我們提出如下政策建議。(1)做好“減法”,加強對各地推行“簡政減稅減費”政策的監督力度。當前經濟下行的趨勢仍未遏制,企業稅費負擔普遍反映較重。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中央政府可自上而下加強各地簡政放權、減稅降費的行政監督。(2)做好“加法”,發揮互聯網+的技術優勢,提升行政透明度和效率。政府部門應該樹立一個理念:上網是原則,不上網是例外。對于一些交通不便、路途偏遠的地區來說,通過互聯網+提升政務效率,可以充分利用技術上的“后發優勢”。(3)加強試點,通過“小環境”影響“大環境”。中央應鼓勵地方政府通過設立一些改革試驗區的方式進行試點,努力打造小環境,再將小環境的成功經驗復制到大環境,最終促成大環境改變。(4)推進政商關系和營商環境的第三方評估,通過外力反推地方政府改善營商環境。建議中央將專業人士的第三方評價引入地方政府營商環境的考評之中,這樣既能減少信息不對稱,又能促使地方政府直接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5)在資源分配過程中要避免過度向大城市傾斜,努力減少區域內部的政商關系不平衡狀態。建議中央逐步淡化城市行政級別的差異,讓市場更多地發揮各類資源的配置作用。(6)長遠來看,經濟發展是改善政商關系的根本途徑之一。 歡迎社會各界關注和引用本報告。本報告引用來源:聶輝華、韓冬臨、馬亮、張楠迪揚,2018,《中國城市政商關系排行榜(2017)》,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報告。 報告全文下載: 中國城市政商關系排行榜2017 報告數據下載(excel格式): 各城市政商關系指數得分表